上海脑中心成功举办“未来已来,智识可期”-AI 洞察显微科技研讨班

时间:2025-07-07 09:01:00 来源:

2025年7月2日-4日,“未来已来,智识可期”-AI 洞察显微科技研讨班在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成功举行。此次研讨班由上海脑中心和与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上海市显微学学会协办。上海脑中心,临港实验室,上海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多家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显微成像企业的技术人员等五十余人参加。


参会人员合影


上海脑中心副主任顾一希和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华东区高级销售经理李亚东先生分别致欢迎辞;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周吟女士莅临现场;上海脑中心光学成像展示平台负责人谭莉组织策划本次研讨班,平台工程师李婉莹博士,桑康宁博士分别主持会议。


上海脑中心副主任顾一希



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华东区高级销售经理李亚东


本次研讨班聚焦"AI 显微科技"的交叉创新,与AI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为显微科技赋予了全新的认知维度,微观世界的奥秘得以以全新的视角被解读与探索。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分子影像平台主任李晓明博士做“生物图像分析:从传统方法到AI分析”主题报告,从开源图像处理技术发展角度介绍整合传统与AI方法的混合工作流和实施方式。将传统图像处理软件进和AI分割方法串联起来,实现从图像输入到结果输出的自动化处理,减少人工干预,进一步提升生物医学图像分割的整体效率。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分子影像平台主任李晓明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安评中心病理部主管陆姮磊博士报告题目:“智镜药研:病理AI深度融合助力新药安全性评价”,介绍新药安全性评价在新药研发进程中所起至关重要作用,毒性病理学恰似新药安全性评价的"显微透镜",以组织形态学观察为技术根基,将药物潜在危害以微观病理图景的形式直观呈现,组织学形态分析为核心的传统毒性病理学科,与具备高效运算优势的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时,不仅能通过AI算法大幅提升病理诊断的效率与精准度,更能构建起集智能化、快速响应、精准分析、高效运转于一体的新型安全性评价体系。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安评中心病理部主管陆姮磊


徕卡显微系统应用工程师张恩康博士报告主题:“荧光显微成像制样介绍”,深入解析标准化制样全流程(固定、切片、标记、封片),聚焦荧光标记策略选择、样本处理避坑指南及成像参数协同优化,助力突破背景干扰与分辨率瓶颈,获得高信噪比、高对比度的荧光图像。


徕卡显微系统应用工程师张恩康


徕卡显微系统应用主管赵梦路报告主题:“荧光寿命和Spectraplex助力生物样本3D超多标成像”,介绍440-790nm光谱激发和410-850nm光谱检测,利用强度之外时间维度扩展成像通道。光谱检测再进化,一次成像实现15标数据,基于STELLARIS平台无论是寿命维度还是光谱维度都能提供出色的3D超多标成像能力。


徕卡显微系统应用主管赵梦路


徕卡显微系统应用工程师王露露报告主题:“AI赋能常温/冷冻体电镜研究方案”,聚焦AI赋能的常温及冷冻体电镜解决方案,通过依托于徕卡电镜制样设备UC Enuity、Cryo CLEM以及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图像可视化与分析平台—AIVIA,实现从实验到数据分析处理的完整路线。


徕卡显微系统应用工程师王露露


徕卡显微系统应用工程师孙宁报告题目:“AI驱动,洞察未来:AIVIA解锁生物医学图像新维度”,重点介绍了徕卡显微系统Aivia人工智能软件在显微图像高级分析中的强大功能,涵盖利用Pixel Classifier进行信号增强和目标分割;应用Cellpose高效处理3D大组织的细胞分割;采用深度学习模型对三维神经元结构进行精细分割与追踪;实现亚细胞结构的分割;并特别展示了针对空间蛋白组学/超多标成像数据的完整解决方案,为复杂生物医学研究提供全面的自动化解决。


徕卡显微系统应用工程师孙宁


20余名师生兴致勃勃又参加由徕卡显微系统两位应用工程师孙宁及邢斯蕾带领的AIVIA软件培训。两天的培训涵盖:界面布局,使用逻辑,视频录制,展示调节,像素分类器和目标分类器的使用,3D Object Analysis,Mesh的手动创建,Cellpose工具使用,细胞追踪:2D和3D数据,神经元数据分析,手动追踪,Cell Analysis工具使用,空间组学工具使用,批处理等内容。







本次研讨班汇聚行业专家,分享前沿成果,共同探讨 AI 与显微科技碰撞的无限可能,AI未时代己经到来,一场探索微观世界的智慧之旅正在进行。